性取向是人类极无聊的发明
https://p3-tt.byteimg.com/origin/pgc-image/2c8e27f73e904287a472f2a8d341a063?from=pc2001年4月20日,在我国出版的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》第三版中提到,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。因此,同性恋不再被划为病态。
但是在多国同性恋合法的今天,还有人坚持认为同性恋是心理障碍,是病,得治。
2016年,在广州上大二的西西(化名)发现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一书将同性恋视为病态,针对此事,她向暨南大学出版社写了一封举报信,但出版社却回应称书中内容不存在问题,并拉黑了她。于是在2017年,她委托律师以产品质量纠纷为由正式起诉出版社,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诉讼。(下称恐同教材案)
https://p3-tt.byteimg.com/origin/pgc-image/6dfcf0551d5a4dc0b30bbd92f4cd1dc4?from=pc
2020年9月2日,“恐同教材案”原告的诉讼请求被驳回。判决书认定,教材中提及同性恋属心理障碍并非“知识性差错”,是“认识性分歧”。
https://p1-tt.byteimg.com/origin/pgc-image/50682f3ef0d7483f8f23cad3cbd8ccc6?from=pc
法院对于恐同教材案的判决一经公示,再次将“同性恋”这一话题推上热搜。
如今同性恋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包容,但是偏见、排斥与歧视现象依然严重。
同性恋不是病,却总被认为是病:抑郁症是病,却总被认为是想太多了。
2005年,柴静在《新闻调查》节目对张北川教授的一段访谈,至今仍有很多网友提及与转发。
柴静采访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张北川时,问了这样一个问题:“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同性恋者?”
张北川回答说:“我们的文化里,把生育当目的,把无知当纯洁,把愚昧当德行,把偏见当原则。落后,这就叫落后,这是大众性文明的落后。”
https://p1-tt.byteimg.com/origin/pgc-image/8fcb773c5a5542849145611b72ce2fea?from=pc
当被问到“这么多年的艰辛努力,你最想看到什么”的时候。
北川教授说:“希望看到我们都在一起,笑着谈这个问题,希望看到这不再是一个问题。”
“有那么一天肯定会实现的,我们都在彼此欣赏彼此的选择,我们看到爱得到了尊重,我想那是非常美丽的时刻。”
https://p3-tt.byteimg.com/origin/pgc-image/958c831a7cff435ebc66ebb3eaa485e5?from=pc
张北川教授说过,爱情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,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。
人们总是说,同性恋是不正常的。而在我看来,同性恋者是与异性恋者一样的个体,他们是平等的。性取向,性行为,性方式,都是个人的选择,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。那些认为同性恋者是心理扭曲与心态不正的人,是对于同性恋者的偏见与歧视。
这个世界是彩色的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思想与意识,我们应该求同存异,而不是绝对否定。异性恋者与同性恋者亦或者是无性恋者,在面对爱情、婚姻的时候,都拥有自己本身爱的能力与爱的权利。
一个社会的整体环境里,面对同性恋者,不需要揣测、排斥、歧视,而是需要尊重、理解、关爱。
可以一起牵手,一起生活的那个人,才是伴侣。
真心实意的人,可遇不可求。
https://p3-tt.byteimg.com/origin/pgc-image/b6db53b6f27544359837e9008ac68b38?from=pc
人人生而平等,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
世界上只有一种性取向,那就是心之所向。
爱情从来无关性别
页:
[1]